申phd这件事,首先要在一个伸手不见五爪的晚上,窗外下起淅沥沥小雨的时候,开始思考下人生,思考下自己是否属于科研类型。问下自己毕业之后真的要读博吗?还是结婚找工作算了?再问自己,如果确实准备读博,准备去什么国家,分析下优劣势,比如很直白的奖学金这件事,你要申无奖的还是有奖的。去非主流国家度phd还是主流国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事,你得右手直接一巴掌把自己拍醒,问问自己是不是懒人伸手党,如果是,你还是放弃继续phd吧,当然土豪可以忽视这一点。。。。

如果以上这几点都撸顺了,那么我们开始进入愉快的phd申请篇。
其实读PHD是一个挺艰难和痛苦的事情,也许你会遇到各种挫折,经济的生活上的以及荷尔蒙上的都会有。如果心不坚定,没有科研的执着。你着实会过的相当痛苦,现在的留学圈,phd学生不全是兢兢业业做科研的,很多消极怠工,混日子。有的时候被换导师,和学长学姐关系混的不好的闹情绪的很多。这是很现实的精神上的痛苦。所以选的时候就要慎重了。不要后悔。
我知道很多学生读phd是为了之后混工签,觉得phd相对好找工作,可以更多的留在哪。这个其实也分国家的,比如英国,其实并没太多卵用。因为机会太少,而且英国给奖学金真的 比较吝啬。于是如果想申phd,自费的就相对好申,如果cover奖学金,就面临你的申请可能失联的状态。而且就算之后phd毕业。。找工作未必就比你硕士毕业的工作更好了。所以如果是理工的学生,可以更多考虑读phd,然后继续走科研路线或者学术路线进校园。因为这2者对phd的身份要求比较高。如果你是工科狗,专攻经济或者数学领域的还可以考虑,其他方向,请慎重啊。教育和传媒类的也要慎重选择。单纯的为了一纸文凭或是好工作读博实在意义不大。会得不偿失。而且会失去你最年轻最容易去拼搏的一段岁月。
目前来说,2个读博比较辛苦的国家是美国和英国,压力指数相对更大。这个压力不只是实验上,paper上,boss的project上。更多的是你在一个异地环境,面临枯燥而且简单的生活环境。刷下朋友圈的时候,会轻度去羡慕班级里面那些已经工作甚至结婚的小伙伴,他们下班了唱歌,组局,路边啤酒加撸串加薪等等。而你面临零星不多的国外朋友,难得去bbq参加party,多数宅在家里看片子,没什么人分享心里那些酸水,完不成任务没适合的人吐槽,生病了要自己care自己,毕业后就面临失业的压力,都是很隐形的压力。注意,读phd的比读一年master的,活的会压抑很多。
如果你这些都不在乎,那么很好,你已经过了心理这关,你有自己读phd的最热切想法,你知道自己要什么,你愿意忍受孤独。你不需要太多朋友在耳边叽叽喳喳。
那么我们进入技术环节。。。总结下来是一确定国家二联系导师三选择学校四准备材料五准备奖学金。
刚刚有说选哪个国家的问题。这个当然是根据你自己方便来。至于回国认可度的问题,只要in不选一些个非主流国家,都还好。当然,目前来说,英国,美国,加拿大还有澳洲以及中国香港都是一些国内学生主体会申的国家。你自己看家里是否有亲戚啊,当地的对留学生的政策以及你准备接下来工作选择哪里做进一步准备,我这边主要说英国。英国这边奖学金不如美国多,学校少,你看的上眼的学校又更少,目前集中的一些读phd的学校是曼大,ucl,ic还有Leicester和Sheffield以及南安这些。给奖比例相对不错。而且实话是,英国的phd氛围是要弱于美国的,学术节奏比较慢,对发paper这些不是太热情。而且费用也不低。但是优势是学制短,3-4年就可以完成学位。美国这种,变态的要5-7年。老痛苦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